有双非学生被G与录取研究生吗?
我室友,东北林业大学(原东北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入学,当年考研报了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大学,都失败了,调剂到浙江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2014年获得浙江理工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 2015年时他正在浙大软件学院读在职研软件工程,拿到了华为、阿里巴巴等公司的offer. 然后参加了一个google的夏令营,在Google圣地亚哥办公室和工程师们谈了谈,然后被安排到了google新开的北京研究院。
后来他就去了美国,在美国的时候一边工作一边读博士,获得了乔治城大学的phd offer ,但是由于签证问题,一直没有去上学。最后找到了一个英国的学校,伦敦大学学院(UCL),读了第二个硕士,终于拿到了签证,来到了伦敦。
现在他在UCL念书期间自己申请了NTT实验室,成为NTT实验室的第一位中国人员工(也是唯一一个不是日本人的员工……)。
当然有双非学生被G与录取研究生,只是这样跨专业、跨学校考研的人很少,所以基数较小,而且报考竞争压力较大,考上的机率较小,因此考取的人数更少而使人产生一种,双非学生不可被G与录取研究生的错觉。
虽然对于双非生考研限制较多,但也不是没有机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首先、需要确定专业是学硕还是专硕。根据近年考研大纲要求,学硕一般不接受跨专业考研,专硕则无限制。所以如果想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可以考虑专硕。
其次、对于G与生源资源丰富的地区,竞争压力大,可以先考虑一下稍低档些的985,或G与王牌专业稍弱些的院校,以求最大的机率。例如同属工业城市的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上交大是G与,华师大为211,所以工业城市优先上交大。而华师大的中文专业是王牌专业,也是G.但其他专业并不出名,所以在选择中文专业时,优先华师大。
然后、需要了解报考学校的自划线情况。自划线学校,基本为国内的G与,所以报考的人数较多,自划线一般较高,同样,调剂也很难。而非自划线学校,考研人流量相比自划线要少一点,而且好学校差专业考研人也不多,所以好学校差专业或者非自划线学校都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需要了解报考学校的报录比、招生人数和推免人数。招生人数和录取人数的差值可以证明有多少保送研究生,这样就知道了你需要面对的竞争者有多少;另外,在了解报考学校的报录比和招生人数时,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竞争程度、受欢迎程度等,这样能更准确地选择目标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