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课程有什么?
“必修”在高中指代的内容是:必须修读且参加考试(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的学科,即考生不能自主选择不考哪些科目。 由于高校招生对高考成绩的要求不同,因此“必修”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代表了不同含义。
1.高考改革省份 以浙江为例,考生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 3门选考科目由学生根据高等学校提出的一定范围、一定数量的专业(类)要求及自己的兴趣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组成。这些考试科目就是学生的必修课; 其中,物理、化学、生物为理科选考科目,政治、历史、地理为文科选考科目。 选择选考科目的原则是在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学业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凸显特色。不论文科还是理科考生,都必须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这6门必考课中,选择3门作为大学学习的必修课。
2.传统高考省份 “必修”在这里代表的是高校录取时看重的几门考试成绩,这些科目通常称为“主科”“语数外”等,各个地区、学校的定义不尽相同。这类考试科目一般由教育部规定,每所高中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学生在高考前就知道自己必考的科目。 但凡想上大学,这6门功课都必须学好,否则只能复读重考! 不过,从高一开始,大多数学校都会给学生划分文理方向,偏文或偏理的学生在高中以后的学习中有不同的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