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区别?
1、政治:中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最高政权属于人民;而澳州实行的是联邦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治理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君主(英女王)。从政治层面上来看,中澳两国都属于中央集权的单制国家。
2、经济:中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计划的宏观调控职能;而澳洲是私有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中澳两国在经济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发展的路径却各有不同。 中国经济腾飞的轨迹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发展”,在计划与市场之间寻求平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位置。 相比而言,澳洲的经济就“幸福”得多了。作为发达国家,澳州没有发展的压力,只需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就够了。虽然中澳两国人均GDP都很高,但是澳州的居民生活质量和公民福利却是远高于中国的。
3、社会: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呈“金字塔形”,中间大、两头小,社会流动性较低;而在澳洲社会阶层相对扁平,上下层之间的流动性较高。在中国,职业分野明显,“士农工商”职业阶层的划分至今仍或多或少存在;而在澳洲,职业差异并没有那么明显。 在家庭结构方面,中国社会仍然是父权制家庭,家庭规模小而子女数量多;而在澳洲,单亲家庭比例远高于中国,孩子也较少。
4、文化教育:在文化教育层面,最明显的差别是中澳两国英语教育的不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母语——汉语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和应用;而在澳洲,英语作为国民教育的必修课,从小学乃至幼儿园就开始学习。中澳两国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差甚远。在高等教育阶段,中国教育实行的是大学计划招生体制,而澳洲则完全采用申请入学的制度。因而国内大学生大多“唯分数”“唯学历”论,而澳洲大学的录取更看重学生的高中生成绩和其他相关课外活动。
宗教信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国家。我国宪法关于宗教信仰有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禁止、取缔非法宗教团体和宗教性的非法组织。在中国境内不得进行传教和反政府宣传。在中国任教的外国文教专家可以参加“三自”(自传、自治、自养)教会的正常宗教活动。但不得在中国人中发展教徒,不得干涉中国正常的宗教事务。
澳大利亚的国教为基督教,但是,对其他国家的各种宗教均不歧视,只要不违法,均可自由传播。悉尼的海湾地区有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有佛教的庙堂,有印度教的祭坛等。甚至还有一些邪教组织,在不妨害社会治安的前提下也可以存在。一些宗教组织经常在闹市区散发教义传单,拉人参加各种“祷告”活动。如耶稣会、圣母会、上帝会,甚至还有一些歪曲基督教教义的“东方闪电”邪教,在唐人街附近就有他们的活动。澳大利亚的“国教”——基督教的教徒尽管最多,但大多数也只是挂个名,并不能做到虔诚参加周日的教堂礼拜活动。据调查,澳大利亚的2000万人口中,经常参加教堂礼拜的教徒在减少,不到总数的四分之一。
公共秩序和纪律:
在我国旅游城市或有外国人居住的地区、有军队机关或有军事禁区的地区,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自由放任”和“随心所欲”会立刻收敛起来。一切车辆必须按公安部门的规定行驶和停放。除警车、急救车、消防车和殡仪车外,普通车辆禁止鸣喇叭。行人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并注意来往车辆。禁止攀爬护栏、围墙和篱笆。
在澳大利亚,人们的言行举止总是比较注意,不会出现推推搡搡和追追逐逐等现象。在公共场合大声喊叫和说粗话、脏话的现象也是很少见到的。人们总是按部就班或有条不紊地处理自己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等事情。如过马路时,人们总会自觉地等绿灯放行才走;在乘电梯上行或下行时,人们总是排成纵队站立;在公共场所吸烟时,人们总会选择允许吸烟的地方抽上几口;在看电影或听演讲时,人们都是静悄悄、一丝不荀地全神贯注地观看或聆听……
饮食:
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和盘碗,外国人吃饭用刀叉和盘盆,这是两种不同的饮食风格和饮食习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和民族、种族、宗教的差异,东西方各国的饮食原料和饮食结构也有很大的不同。就以猪的吃法来讲,中国人忌吃猪大肠和猪肝、只把猪肉、猪蹄、猪头、猪肚、猪腰等作为下锅的原料,而有些西方国家的人不但吃猪的内脏和血水,而且吃猪肉、猪皮、猪鬃、猪舌头等。有的西方国家甚至把鸭蛋、鸡蛋、牛肉、牛奶、猪肉、羊肉等食品用于制造化妆品。
中国人讲究“药食同源”,有些食物既可用来强身健体,又可用来防治疾病。由于“医食相得”,使中医药膳在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方面发挥奇特功效,因而具有重要的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
就个人口味来讲,中国人和外国人各有自己的偏好,中国人喜吃咸味食品,西方国家的人喜吃甜味饮料或甜味食品,伊斯兰教国家喜吃咖喱食品。东西方都有用“鱼翅”和“燕窝”做美味佳肴的习惯。
工作、休息制度:
中国有些地方的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实行的是所谓的“上班比太阳晒早,下班比太阳落晚”的“朝九晚五”的工作时制,还有“无节假日”工作制;而澳大利亚和多数西方国家是每周五天工作日,假期长达三、四周甚至一两个月。澳大利亚人特别重视“劳逸结合”。他们一般在午饭时间休息一个小时左右。他们在星期天休息和在家休息时总是会尽量利用空闲时间去“美容美发厅”护理自己的面容和头发,他们不随便找所谓的“发廊妹”和“洗头妹”洗头。他们在夏季总是爱挑选凉快的阴凉处小憩片刻,女性多喜坐在公园的绿荫处,男性多喜坐在有空调的“网吧”里。
看病:
中国人到“医院”看病,而澳大利亚人到“医生”处看病。中国人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澳大利亚人讲“小病不看医,大病医难医”。所以,中国人讲究“未病先防”的“治未病”,而澳大利亚人讲究“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中国人看病一般先“挂号”,然后听从“分诊台”的护士的安排看医生。医生通常先“望”、“闻”、“问”、“切”一番,然后告诉病人“你患的是什么病,需要做多项化验和拍多张X片”。做上述检验和检查后,到各取结果时再去找看诊医生。医生根据化验和检查结果开方配药、静脉滴注、物理理疗等进行治疗。中国人到“医院”看病需要花钱挂号、做化验和仪器检查,看病时需要花钱买药和接受治疗。澳大利亚人去医院看病可以免费打点滴、做理疗和进行手术,但是,看专家门诊需要自己付钱,看病吃药自己负担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