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货币叫什么?
在澳定居或者留学的人应该知道,这里的纸币上有两个人像,一个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另一个就是澳洲联邦的奠基人、首任总理——麦克阿瑟。那么为什么一个外国的君王和政客的肖像会出现在这里呢?这是因为澳大利亚有一个特殊的国情!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在这里几乎看不到本土原住民的生活痕迹(除北领地),因为白人来到这块大陆的时候,土著居民正在经历欧洲白人所带来的传染病的摧残而逐渐灭亡,所以没有留下太多的文化古迹。而在19世纪中叶,大量的人口涌入这片土地,带来的是英国的文化与传统,因此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人文习俗都与英国接近。
为了表示“我们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公民”,在澳大利亚建立联邦时,决定采用英帝的君主立宪制,并选择帝国的象征——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皇家纹章作为联邦政府纹章。既然国旗和国徽都有了国王或女王的象征,那么纸币上自然要有他们的图案了! 不过,从1966年开始发行的新版纸币去掉了皇室成员的照片,代之为澳大利亚独特的国家符号如袋鼠、树袋熊、艾尔斯岩等,但是保留了英帝的国徽。为什么要把国徽去掉然后再加个袋鼠什么的进来呢?这其中有段有趣的故事…… 在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正面临通胀危机,物价飞涨,为了解决这一经济难题,澳大利亚政府打算采取一种从未有过的措施:在纸币上直接标记通货膨胀率!
1959年发行的纸币上印着“INFLATION 4.7%”的字样,意思是通货膨胀率达到4.7%,每年的汇率以这个价格来计算。当然这个数字是浮动的,每年都会重新计算。这在当时是颇受争议的一招,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曾经在货币上标注过这种信息的,但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毕竟当时澳大利亚的经济状况并不理想。
1973年,澳元兑换美元的汇率高企至1:2.68,这个比率一直维持到1983年才有所恢复。在这期间,由于澳元坚挺,国内物价水平大幅下降。1974年以后,澳元持续弱势,直到1984年,这段历程被称为“失落的十年”。在这期间国民生活水平相对较差,而印制钞票时上面那个可怕的数字也一直让人耿耿于怀。终于在1984年,澳元强势来临,汇率达至1:1.1,之后继续上升,现在的汇率已经接近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