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是用什么货币?
澳大利亚的官方语言是英文和澳洲手语(国际手语的一种),但是绝大部分澳大利亚人都会说粤语。由于澳大利亚以前有大量的华人劳工,因此很多地名都是中文名。在澳大利亚所有州中,新南威尔士州的华人最早也最多,所以该州的很多地名是中文名。 在西澳州首府珀斯市内有一条繁华的唐人街,这条街上全部是用中文命名的店铺。 在塔斯马尼亚州的霍巴特市中心也有一个唐人街,这里有很多出售中国商品的商店,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店面的名称全是英文的。比如“福祥行”、“四海旅行社”等等。这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商家大多是由从广东移民过来的华侨开设的,他们仍然使用着传统的华商习惯,用英语起名并书写招牌。不过,如果走进这些店堂之内,就会看到全都是用中文写的广告牌了。 除了用汉语拼音书写的招牌以外,澳大利亚还有许多用英文字母拼写而成的地方命名。这是因为许多地名是来自当地土著居民的语言。当欧洲人来殖民这块土地的时候,首先接触到的不是英国人,而是当地土著居民。
他们在记录这些土著居民所说的地名时,根据当地的发音记录下来。这些名字记录的形式各不相同,因为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书写方式。同样是一个“广州”,可能写在纸上是Kojo,也可能是Kaioh或者Cantao。 当英国殖民者征服了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一个个岛屿后,他们发现在这些地方存在着一个以英文字母拼写为基线的共同的语言体系(因为当地土著居民虽然说话不同,但是对很多用语有着相同的记录)。于是他们采用了这种近似于汉语拼音的方式,给这片土地定名。并用这种方式给城市、湖泊、山脉等的命名。
到了19世纪中期,当澳大利亚开始建立自己的经济体系时,这种英文字母拼写的形式已经牢固地建立了起来。甚至被用在了商业标志上。如著名的澳大利亚啤酒品牌“CSL”(可口可乐在澳洲的分公司生产的啤酒),它的商标就是用一个英文字母的“C”加上一个啤酒瓶的图形组成的。 而像“CSL”这样的单词,在澳洲还有成千上万。当人们看到这样一个由字母构成的标识时,很容易联想到这是澳大利亚的产品。并且因为读音的关系,很容易记住。这是一种成本低廉而又有效的广告宣传方式。现在,这种用英文字母拼写的方式来表示地方或企业的名称已经在西方世界广泛流传开来。
澳大利亚的官方货币为“澳大利亚元”,英文为Australian Dollar,简写为AU$或者A$。(在澳大利亚,AU$和A$的简写用法是等价的,但是千万不要写成$,会和美元混淆,给取钱或付账带来很大麻烦)。
澳洲元是世界交易市场上经常被交易的货币之一,在使用普及率上和英镑、瑞士法郎并列第三位,仅次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的货币单位为“澳元元”,又称“澳圆”,国际上通用简写为AUD。1元(yuan)分为100分(fen)。由于日常交易中1分、2分的硬币实际上已经没用,澳大利亚从1992年2月起取消了1分、2分硬币,所有货币在出售时,都是直接按四舍五入计算成最接近的5分(pfennigs)。
例如:应付货款为11.01、11.02元时,实际支付为11.00元,应付货款为11.03、11.04元时,实际支付为11.05元。目前流通的纸币面值有5、10、20、50、100元五种,硬币有5分、10分、20分、50分、1元、2元等六种。
澳大利亚发行货币的银行是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RBA)。1912年8月15日,根据国会通过的“储备银行法”(Reserve Bank Act)设立了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该银行是澳大利亚中央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负责货币的发行工作。
在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成立以前,殖民地政府发行的纸币和银行的银行券在澳大利亚流通。之后到1924年,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发行的货币在各殖民地流通,并与各国货币并用,直到1931年停止了金本位制,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开始独立管理本国的货币发行权,至此该行实际上成了澳大利亚的中央银行。
1960年之前,在澳大利亚流通的货币纸币和硬币都有,之后在澳大利亚国内逐渐实现了货币的统一。1966年2月14日,随着计价单位从镑(pound)、先令(shillings)和便士(pence)改成了“元(元)”,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发行了全部新的纸币和硬币。
澳大利亚的法定货币为澳大利亚元。1元=AUD1.00=100 澳分。硬币为1、2、5、10、20、50澳分及1、2元。纸币为5、10、20、50及1OO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