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什么是预科班?
现在大学里的“预科班”一般指两个意思,一个是少数民族预科班(简称少预),一个是民族预科班(简称民预) 前者是面向少数民族考生进行招生的,在招生计划中单独列出;后者是指为招收少数汉族学生而设立的预科班,不在招生计划中单独列出。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要求上。首先,两者的教材和授课老师都是一样的,都是使用普通高考的高中教科书以及授课老师。第二,两者的考试方法也是一样的,最终成绩评定都是以高考分数为主、辅以入学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第三,两者在升学途径和毕业去向上也基本一样,都需通过统一的成人高考进入本科阶段学习(个别省份实行统考,如黑龙江,浙江等;个别省份实行单独计划,如广东、河南等。但无论怎样,都必须通过统一成人高考,否则无法入学)。
毕业时,按照学校的培养方案,修满学分,毕业颁发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享受同等本科学历待遇。(毕业证样本) 虽然说是“预科”,但是实际上和“本硕连读”类似,只是起点不同而已——先读一年(或两年)的预科,然后升读本科,而“本硕连读”则是直接衔接本科、硕士。不过相对来说,“预科”比“本硕连读”的风险更大一些,因为前者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而后者一般是针对高考成绩优秀的学子。
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立的是少数民族预科班,少部分院校开设民族预科班。两者的招生对象和人数各不相同——“少预”是对部属六所师范高校及所有省外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统称,而“民预”则只包括部分省内学校(具体学校和数量由各省级教育部门公布)的少数民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