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艺术文化有什么?
“日式美学”这四个字很笼统,其实日式的审美有很多种,比如《源氏物语》里提到的“枯淡”的诗意,比如《伊豆的舞女》里描述的“素朴而风雅”的乡间歌舞,比如《朝颜》和《秋蝉》中表现的“清寂”和“幽玄”;当然还有《源氏》里香艳的一幕幕……但如果说要概括出最能代表日本美学的词的话,我想应该是“收束”两个字。
日本的建筑、器具、服饰甚至文字都追求一种内敛的美,这种美的形成是受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外在的一切都是身心内在的投射,因此外在的一切都要有所节制,不能任其泛滥。于是我们发现日本人建造的房子都很矮小(除了神社和寺庙),内部也没有很多装饰,家具也很简单,穿的衣服也是能省则省,哪怕是皇室成员也都是低调朴素。
日本的文字也很特别,自创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看起来就很简约,而且一个字的字体结构也会随着意思的不同而改变,例如“の”在“之”的意思时就变成短竖,而在“拿”的意思时则变成短横。汉字虽然沿用中国的写法,但是意义取决于日语发音,所以看上去也很有规律。
文字也不例外,哪怕是用中文书写的文章,日本人也要把字数控制在一定比例以内,用词简洁。这也许是因为日本语言本身就不丰富,词藻量不够,所以无论什么文章都要精简表达。这一点和中国颇有不同,中国人无论写什么东西总是尽量用典,铺陈排比,力求字数多的文章精彩。
至于绘画、书籍装帧、工艺等等就更不用说了,无一不体现着“收束”的理念。 所谓“收束”并不是说就要缩手缩脚不敢挥洒,而是说无论怎样的华丽绚烂,最终都要归于平静,正如千与千寻里面所描绘的,无论无脸男如何挥霍他的金钱,最后女孩子还是把他送到了桥上。
——这就是日式的审美哲学,看似平庸实则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