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交流项目证书有用吗?
前段时间,和一高校学生进行了一个国外交流项目的面试,最终我没有通过。不过,在和这个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学校有一种和国外某名校联合开办的“3+1”项目,学生前三年在当地上一所二流学校,最后一年可以去国外该名校学习,拿该名校的学历。另外,还有“2+2”项目,前两年在国内,后两年在国外,专业均为商科。该学生的专业(金融)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该高校在国内属一本批次录取,以上两个项目每年学费2.4万元。
基于该学生专业的国家级特色,加上通过这个学生我初识了那个国外名校(我们专业在国外排名TOP20),还有该项目对在校生开放,我便动了心的,毕竟如果能够在研究生之前就出去积累一年国际经验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那个国外名校,很心动。于是很快我了解了具体流程,并当场联系了该名校的招生负责人,人家很快回复了我的邮件。不过在递交申请前,我顾虑了很多,一是这个学校是否认可这样的合作项目,毕竟那个学生是交流回来,国内文凭,但国外没有学历;二是国外这个一年制的硕士项目是否真正值得去读,毕竟有些名校的MBA项目也只需要两年时间。
为此,我联系了在美国某名校读MBA的学长,他告诉我那个学校的商科硕士项目在美国属于1-2年制的应用型的,而非传统的研究型。并且,他说国内类似的项目在国外也是认可的(他是以国内交大安泰的MBA项目为例),所以应该没问题。同时他还了解到这个项目的国内导师是由国内合作方外方院校委派的,海外导师则全部为海外正规学校专业的教授,且他们学校有这个项目的校友,入学后还可以跟TA们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于是,我按照邮件要求准备各种材料,不久就得到好消息,顺利通过申请了。
回到母校跟本科的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国家是不承认这个国外名校的硕士学历的,连这个交流项目的证书也只能证明你曾经在那个学校学习过,不能当做该学校的学历。若你去工作,人家要查你的学历,需要你提供认证,没有认证的情况下,只认你在当地大学所获的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基于此,我有些放弃去读这个项目的念头。
后来,和去这个商学院读这个硕士项目的学长深入聊了聊,再综合我本科导师以及学院相关负责人的意见,我大致了解了当下我这样的情况。国内不少学校都有类似的项目,其合作方多为国外两所三流学校(当然,肯定不是国外名校)。在国外两所学校就读的学生都会获得双毕业证,一张是合作项目学校颁发的,另一张是由国外合作学校颁发的。在教育部网上只能查到合作项目的文凭,在国外所获的学历文凭可在国外教育部网站上查询。
国内对此类项目的态度从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规定中可以了解一二。教育部2007年8月7日颁布了《关于规范境外学历和文凭教育的通知》,其中称:“各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要严格规范教育项目,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以深造或适合本人发展的岗位成才为目标,正确看待和参加各类国外学历学位教育。对未经批准和资质认定的项目,不得在当地宣传、招收学生。”2008年6月17日又颁布了《关于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称:“中外合作办学实行资质制度。申请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需要具备学术水平高、办学信誉好的基本条件。对不具备相应资质而擅自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行政部门予以取缔,并处罚款;国家对违法举办者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以上两个文件同时明确了以下两点:①针对的主体为高等教育机构(学校)。即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高校才有资格举办这样的项目。②对举办此类项目的高等教育机构有资质(学历、名额等)限制。同时明确了两个项目:“1+2”和“2+2”。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对于那些在国外有正规的硕士项目,且该项目的培养方向和专业设置等与该项目合作办学的高校所开设的项目完全一致,授课老师也是该校的正式教师,而且这些教师在该国也是正规的,不是外聘的,这样的交换项目或合作的硕士项目还是可以去的。特别是,这些国家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主流留学国家。这些国家的相关教育监管机构会定期派评估小组前去这些学校的相应专业进行考察,以评定该专业的教学水准是否达到了其颁布的文凭的级别。同时,这些国家的教育部也在其网站公开了这些评估结果。如果这些国家的教育监管机构都不认可的项目,国内的教育主管部门怎么可能承认呢?所以,关键还是看项目本身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