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集如何评估?

杨容幸杨容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如何评价《大圣归来》的动画,以及导演是不是江郎才尽?” 这是我上个月在知乎上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下的答案有很多,有说导演有才华的,也有说是套路的,还有批判商业主义的…… 我的回答得到了500+个赞,是知乎这个题目下获得赞最多的回答(直到现在),我十分感激各位看官的捧场。

可是今天我想说的是关于“评价作品”这件事儿,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呢? 我们看到的作品都是“被加工”过的,也就是“被主观选择过的”。就像电影《盗梦空间》里斋藤说的那句话“Reality is messy. Film must be beautiful.”( 现实是很混乱的,电影必须是美的 )。

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是通过海报、预告片还是豆瓣短评去了解一部电影,这些“媒介”已经先入为主地给我们呈现了部分“真实”。 而当我们真正去观看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将“预先存在的图像”与“眼前所看到的”进行对比,并且给予每个元素以意义——这就是“解读”的过程。

可能原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A,但你读到的却是B;作者本来想表达的是快乐的感觉,你解读出来的却是悲伤的情绪……于是,不同读者对同一篇作品的解读往往是不同的,而这取决于读者本人的人生经历、学识背景等。 如果我们要评判一部作品,首先就需要先统一“评价标准”——那就是创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但遗憾的是,由于语言(包括非文字符号)具有复杂性,再加上作者的创作意图往往不是单一的,所以我们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作品。

既然我们无法找到一个适用于所有作品评判的标准,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尝试多了解一些作品的信息。比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们再看看作者/导演其他的作品,或者再找一些作者的访谈、导演的发言,从而尽可能接近作者/导演的创作初衷。 但问题是,创作者的“最初想法”真的是“最准确表达出他想表达的意思”吗?显然不是!他们是在不断调整和补充自己的创意,才能最终定稿成型的。所以,他们在创作初期的“想法”和作品完成的“效果”肯定是会存在差别的。

那是不是说我们的努力(花时间去了解作品及作者/导演的背景信息)是徒劳的呢?当然不是!因为我们至少可以找到一个方向,一个接近作者/导演创作初心和作品本意的方向。如果我们在理解上存在偏差,那么至少我们可以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这大概就是“评估”作品的最大意义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