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建筑艺术有哪些特点?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大,我试着回答一下。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概念,所谓的“英国风格”和“美国风格”并不是由英国人或者美国人发明的。任何一个民族在任何历史阶段所建的房子都有其独特之处,但这种独特性并不足以抽象出所谓“英伦风”或“美式风”的。这两个词更像指代不同地域的不同风格的住宅所共有的特征。
这些特征也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世界上所有地区的人做的建筑都有一定的共性,这种共性正是来自于人类对于“住所”这一事物的基本需求。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建的任何房子都是为了满足“住”这个需求的。所以不论什么时代、什么地方造的房,都一定会有相通之处(虽然会有侧重,但一定是有相通的)。这一点可以拿中国古代的建筑与美国西南部落印第安人的民居作一比较,便能看得很清楚。
而同时,每个民族在满足这个基础需求的同时,还会在不同时期赋予建筑以不同的属性。这些属性的增添会进一步影响建筑的式样。如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们赋予建筑以家族传承与地位象征的属性,于是中国建筑便有了斗栱、翘檐等特征;而在西方中世纪,教堂具有了超越世俗的地位,因此建筑出现了尖拱、肋架拱等特征。
一个民族(或群体)在建筑上所追求的特征不仅取决于这个民族(或群体)本身的特点,还会受到外部文化的影响。这一点也可以从中国近代建筑与美国西南村落作一对比。 中国近代由于政治经济上的落后,急于求成,因此在建筑上大量引入国外元素(包括技术、式样甚至理念),使得中国近现代建筑产生了西化的特征。而同样的时期,在美国西部正盛行复古风潮,因此他们造的房子也开始带有明显的传统特征。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建筑风格,只要掌握了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功能、技术和材料,再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也就抓住了建筑创作的本质。而所谓的“风格”不过是基于此之上的衍生品。 所以题主所说的“英式”“美式”我想大概也是指这一点吧,即房屋建造时所处的历史年代及其所继承的文化传统。但我们研究建筑不是要一味追求“复古”,而是应该在把握当代技术的前提下,再回归建筑的本质。毕竟技术总是在进步的,而我们所继承的文化也并非单一的某一种。因而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除了应该考虑到功能和技术之外,还应该有一个核心观念在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