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文社科类课程?
“文科”和“理科”这个分类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和国际接轨而采用的,其背景是为解决中国科学界“重理轻文”的偏态问题(事实上直到现在也是“重理轻文”的问题)。
所谓“文科”“理科”其实是中国大陆特有的一种学科划分方式。它对应着的是英文中的“Arts”和“Sciences” 也就是说,在中国大陆这个语境下谈“文理之分”其实就是指“分Art(艺术类)和Science(理工类)”。
而中国古代是没有这样的概念的——古人讲“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没有算作理科的“数”(数学),也没有算作文科的“书”(书法);讲“四学”,也就是春秋战国时的“礼、乐、射、御”(参见《中庸》),同样不涉及艺术和理工。
至于现代西方,本来就没有明确区分文科(Liberal Arts)和理科(Natural Sciences),而是分为三大类,即: 当然,到了大学阶段,一般都会有专门的“文科”和“理科”学院或院系,但是这样的划分是从本科才开始有的,而以前的中学教育并没有这种划分。
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是我们现在所学的很多理科内容其实也是来源于西方,其中很多理论并不是诞生于理工科院校,而是诞生于综合性的文科院校,比如心理学、哲学乃至经济学。因此可以说文科和理科都是基于对经典西方学术的分门别类罢了,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文理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