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次移民热?

敖艺瑜敖艺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第一次移民潮:1978—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走后门”,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公派留学生; 2、第二次移民潮:1986—1094年,改革深入,下海经商热潮;

3、第三次移民潮:2001—至今,加入WTO后,以人才、科技、资本、贸易为主; 4、第四次移民浪潮——EPRL计划启动!(2015/16) 中高端技术人才及企业家移民的“黄金时代”到来!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移民的现象存在了。周王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将姬姓子弟分封到鲁国,鲁国的诸侯国君死后葬于泰山之下,后世称之为“太祖”。

到了汉代,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之后,为巩固统治地位,不断实施迁徙六国豪杰后裔和汉朝功臣亲属至关中地区的政策,史称“强干弱枝”。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实行了迁徙六国贵族及其家属入关的政策,史称“迁庶民”。

魏晋南北朝时又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移民的高潮。西晋建国之初,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措施,其中就包括移民。当时由于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大量锐减,为了恢复中原的生产力,晋武帝司马炎先后两次从江南移数万居民至关中,这次移民的目的地主要是今山西省南部和陕西省关中地区。

另外一次是东晋隆安年间,桓玄篡位后担心凉州刺史张穆暗中响应晋安帝,于是遣使征召其还朝,并杀掉了张穆之子。张穆得知消息后,一怒之下率众归降前秦,并建议苻坚迁都长安以控制中原地区。于是前秦从公元384年至385年,先后从中原地区迁移十五万居民至长安。 这几次移民,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优化人口的结构,增强国力。

康竣翔康竣翔优质答主

从中国移民史上看,从西晋太安二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西晋末303年到隋朝初589年)近三百年间发生过三次移民高峰。

第一次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到东晋建立前后的60年间,数以百万计的黄河流域难民,举族南下,有的流徙到长江流域,有的进入华南地区。中原移民的势力在南方急剧扩张和汉化,推动中国历史发生巨大变革,促进了南方的开发,使经济发展重心南移。

第二次北朝后期到隋文帝开皇初。549年北齐攻陷西魏据守的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大战时死者以万计,而逃散者不下十余万。北周、北齐长期对峙,双方在边界地带时有武装冲突,相互掠夺人丁。在北魏到北周400多年中,西北的氐、羌、吐谷浑、高昌等族,先后有100多万内迁到中原地区,又不断与汉族杂居,相互融合,北周武帝灭北齐时,中原也有200万人流入山西、陕西。

第三次南朝宋末到北魏的60多年中,长江流域和江南有三四百万人,因天灾人祸,或者北迁,或者进入华南地区。这三次移民使南北人口分布和民族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东晋到隋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空前开发和南北地区的发展大体接近。同时,也造成了南北文化、习俗的差异,为后来南北朝的分裂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五代到宋代前半叶的一百多年中又出现两次移民高峰。

五代(907--960)政局混乱,兼以黄河中游地区连年大旱,河北、河东(今山西)、山东、河南饥民,“转徙江南者无虑千数”。当时吴越王钱鏐,为争夺中原流民,甚至下令把船板烧掉,以阻止他们返回故土。北宋王安石“免役制”和“方田均税法”,引起农民极大不满,有些地区发生了武装反抗,结果导致人口大量南徙。靖康之难,汴京失陷,北方沦于金人之手,大批中原难民,为逃避战祸和“南征”、被掳,纷纷逃亡江南。从建炎到绍兴10年中(1127--1137),南渡人口剧增15倍,是移民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人口内徙活动,导致中国经济重心由黄河下游转移到长江下游地区。在这次由北向南的长距离、大流动的移民运动中,北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在江南得到了推广使用,使江南经济获得极大发展,为南宋偏安东南,与金对抗提供了物质保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