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硕士还分等级?
1、首先,在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有“专硕”和“学硕”之分(注意这里仅讨论普通研究生,不考虑在职等); 所谓“专硕”,即专业型硕士,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其培养方向,也就是侧重于某一特定专业领域; “学硕”则相反,是学术性硕士,强调的是科研、理论等方面的能力。
2、其次,无论是“专硕”还是“学硕”都有不同分类,这主要跟各个学校开设的专业方向有关,以北京大学为例: 北大作为我国顶尖大学之一,很多专业的设置都是非常精细的,因此会出现同一个学科门类下面,不同的专业被赋予不同的代码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注意自己的专业代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毕业后的就业。
3、既然已经提到了本科教育,那就不得不说本科的教育层次——本科教育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同样,这三个层次的本科,培养侧重点完全不同 当然,研究生也有这三个层次,跟本科对应的是不是一模一样呢? 是的,就是这么奇妙!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些并不是绝对标准,比如南师大虽然是以师范著称的大学,但是他的计算机专业却属于工科。
在我国的现行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有“工学硕士”、“理学硕士”、“农学硕士”、“经济学硕士”、“法学硕士”、“历史学硕士”、“医学硕士”、“管理学硕士”、“教育学硕士”和“哲学硕士”等10种不同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对于非这些学科的学生,如果想获得硕士学位,还可以通过各种在职攻读渠道获得“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学位。
这种不同学科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格局,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硕士层次学位制度的健康发展,是教育多元化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必然体现。
当然,我国学位制度确定的学 位授予标准是统一的。也就是说,尽管不同学科门类有不同形式的硕士学位,但授予这些学位的标准是统一的和等值的。而学位授予标准的等值性,又是通过学位条例、学科(专业)学位(毕业)基本要求和学位(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规范化要求及论文评阅与论文答辩程序的规范化要求来保证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