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研究生看重绩点么?
在申请的时候,确实会有学校考虑学生的GPA。比如,在申请牛剑的时候,如果学生的GPA没有达到86+(加权平均分)的话,那么基本上就是与offer无缘了;再比如说,在申请港大、中科、同济等学校的工科专业时,也会有学生因为GPA没到要求而被刷掉的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GPA”只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GPA,即大一到大三各门课程的GPA成绩。但其实,在申请留学的时候,很多学校更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硬GPA”,还会关注学生的“软GPA”——也就是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修读的某些课程的成绩。
举个例子,UIC(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学生在申请海外名校的时候,由于UIC本身的课程难度较高,因此GPA也比较高。但如果学生在UIC修读了相关课程后,去申请同样的专业,可能因为GPA不如其他纯英美体系的学生,就会处于劣势——虽然学生的“硬GPA”很高,但其在申请时的优势却不见得比其他学生更大。 这是因为,UIC的课程设置属于“偏文科”的GPA模式,即很难拿高分但却能保证“必过”,而其他“理工科”背景的院校则是以难拿分著称。在这种情况下,可能UIC学生的GPA看似能拿到很高的分数,但其实质上并不能给申请者带来额外的优势。
在准备出国留学的申请阶段,同学们不仅要注意自己本科期间的GPA,还需要注意在申请时对GPA的体现。特别是对于转专业或者非211/985毕业的同学来说,良好的GPA是完美诠释“逆袭故事”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