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类研究生受欢迎?
作为两所211高校(南师大、中央民大)的招生处老师,对这个问题还是有发言权的。 简单说,就是分两类,一类是计划内招生(统考录取),一类是计划外招生(非统考录取),分别对应两种生源,一种是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应届生(包括调剂入学的),一种是调剂入学的往届毕业生。 应该说,每个学校的招生计划都是按照学校资源(师资、实验室、奖学金等)能充分满足的计划数量来制定的,比如我们学校(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有2600左右,学校资源能够充分供给的是1500左右,学校会尽可能通过调剂方式增加招生人数,减少自命题科目给分,尽量将初试分数段集中在345-375之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专项计划除外),这样就能保证在复试阶段不会刷掉太多的人,从而节约了招生计划。当然这种办法是有风险的,如果某个年份调剂进来的考生质量不高,那么最终成型的研究生素质也不会很高。
相比之下,一些院校通过加大自命题科目的难度和区分度,使考生在初试阶段就出现分化,分数段集中在350-390分左右,这样可以降低复试的风险——即使复试被刷下的学生,其初试成绩也不算特别高,不会对来年招生计划造成太大影响。当然这种方法也有风险,那就是可能选到不太好的导师。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都是实行双向选择的方式分配导师,也就是学生在入学前先挑选好意向导师,然后进校后确定。如果在初试阶段分数不是特别占优势的话,建议尽量选择导师(最好是通过校内途径提前联系好),这样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多一些主动权。
总体来说还是建议同学们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并在初试阶段努力争取。 如果大家准备报考2018年研究生,现在就可以开始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