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类研究生受欢迎?

左志虹左志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两所211高校(南师大、中央民大)的招生处老师,对这个问题还是有发言权的。 简单说,就是分两类,一类是计划内招生(统考录取),一类是计划外招生(非统考录取),分别对应两种生源,一种是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应届生(包括调剂入学的),一种是调剂入学的往届毕业生。 应该说,每个学校的招生计划都是按照学校资源(师资、实验室、奖学金等)能充分满足的计划数量来制定的,比如我们学校(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有2600左右,学校资源能够充分供给的是1500左右,学校会尽可能通过调剂方式增加招生人数,减少自命题科目给分,尽量将初试分数段集中在345-375之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专项计划除外),这样就能保证在复试阶段不会刷掉太多的人,从而节约了招生计划。当然这种办法是有风险的,如果某个年份调剂进来的考生质量不高,那么最终成型的研究生素质也不会很高。

相比之下,一些院校通过加大自命题科目的难度和区分度,使考生在初试阶段就出现分化,分数段集中在350-390分左右,这样可以降低复试的风险——即使复试被刷下的学生,其初试成绩也不算特别高,不会对来年招生计划造成太大影响。当然这种方法也有风险,那就是可能选到不太好的导师。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都是实行双向选择的方式分配导师,也就是学生在入学前先挑选好意向导师,然后进校后确定。如果在初试阶段分数不是特别占优势的话,建议尽量选择导师(最好是通过校内途径提前联系好),这样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多一些主动权。

总体来说还是建议同学们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并在初试阶段努力争取。 如果大家准备报考2018年研究生,现在就可以开始行动了!

轩辕瑶格轩辕瑶格优质答主

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大增,且研究生毕业分配的地域比较集中,如计算机、自动化等热门专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用人单位比较多,所以这些城市的就业压力也非常大,导致研究生就业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毕业生就业时可采取迂回战术,先到二三线城市积攒工作经验和实力,再向一线城市进军,成功率会高很多。

一般而言,硕士生就业选择相对较广,一些要求比较高的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对硕士以上学历的应届生需求很旺,尤其是技术研发类的岗位。IT、通信和金融业是吸纳硕士毕业生就业的大户,理工类院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此外,会计、金融、人力资源等也是硕士的就业热门专业。

相比之下,博士生的就业范围相对较窄,一般多集中到大学院校、科研院所等高层次平台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因此竞争也异常激烈,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一个岗位往往有数十名博士应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