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校是政府管理吗?

明荣明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明确一点,中国的天主教会对教育是有很大的贡献的——如果没有教会先期的投入与努力,中国许多地区可能还停留在文盲率很高的时代;而且即便到了现在,许多贫困地区教会办的小学依然是免费教育(当然,教会也同时希望信众能够参加宗教活动) 其次,在旧中国时期,教会和学校都是属于私人机构。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国力虚弱,教会势力庞大(教徒人数众多、经济基础雄厚并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因此教会与学校事实上处于半官办状态:教育部和教会学校互有联系但又彼此独立,在招生和培养方面都相对自主。比如说,当时一个中国人要想入学堂(既包括新建的教会学校也包括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学堂)必须经过教会学校的考试,录取之后才能注册学籍。这个制度直到民国初期仍然延续,后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和教育制度的改革逐渐被取消。

最后,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对西方尤其是欧美势力的警惕,新中国政府同教会的关系相当紧张。因此在1950年,政务院还专门发布了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事业的计划》,明确规定:“凡属帝国主义国家出资或参与出资的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报社、电台、出版社……一律没收,归中华人民共国所有” (注意:这里讲的只是收归国有一项内容,而非全部)。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文件是针对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实体性机构的,并没有涉及外籍人士在中国领域内个人行为的管辖权限,而教会学校正是属于这类性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许多教会学校是由外国人直接管理的,但是一般都有华人教会人士担任校长(比如著名的北京汇文中学历任校长都是华人),负责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其实也不尽然这样。因为所谓“华人教会人士”不仅指代的是信奉基督教的中国籍公民,而且还特别意味着这些个体在信仰上是完全服从于罗马教廷(即梵蒂冈)的。

陆东通陆东通优质答主

1983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两自包”制度(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管理、老师包教包学) 那时候的教会学校都是私立的学校 在中国没有义务教育和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情况下,当时一个学期大概600块钱学费,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贵的,相当于现在2万多吧,而且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负担得起的。所以这种私立学校主要是给条件相对好的家长开的。

后来国家实行9年义务教育阶段之后,很多地方的民办学校的学费就慢慢降下来了,因为国家对公立学校是有补助的,而民办学校是没有补助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