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的成绩单是绩点吗?
大学成绩单上的成绩是绩点,但绩点不代表最终成绩和排名 成绩单上各门课程的分数是按照百分制计算的GPA(加权平均绩点) 每门课程的最后成绩会经过学校系里的评估,按等级划分,A+、A、A-等,再转换成GPA的等级制分数 每个学校的考评体系不一样,可能会有变化。但是大部分情况下,绩点的计算方法是: 最终成绩=卷面分/100-5(这个数根据各校情况而定)*相应学分 最后,将各门课程最终成绩的GPA加起来,就是成绩单上的GPA了 另外,有些学校会有自己的算法,也会存在GPA=0.25×(P/5)×E的情况,其中P代表考试成绩,E代表平时成绩。
比如,某同学数学考了78分,换算成GPA为3.67;另一学生同样考78分,但是由于方法学得好,老师给了90分的平时成绩,这样该生GPA为4.00。而实际上两人考试的得分应该是一样的。因此这种算法就使得GPA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但是!请注意!GPA不能说明一切,也不能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因为GPA没有考虑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同样的GPA基础上,学生之间可能会大不一样。
举个例子:同一个班级里,可能有人考了90+,有人考了60+。但是班上的平均分是70。如果只以GPA排座位,那么高分者自然坐前排,而低分者就要坐后排。但是,其实学习的能力或者态度等方面,高者和低者真是天差地别。 以GPA排座位显然是不合适的。 所以,GPA只是学业成绩的一个参考指标。它并不能衡量大学学习的全部。除了GPA,我们还需要关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哪些能力、经验等方面的提升。这些能力的提高才是个人真正值得珍视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