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环境工程专业如何?
以我在欧洲学习及工作的经历,来简单谈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认识:任何一门学科都没有所谓的“最好的”或者“差”的学习体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每个人所在的环境、接受的教育、所处的阶段都不尽相同造成的。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寻求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并非是在追求所谓的“最优化”。
在西方,大多数的工科专业都是允许学生转专业的(除了极少数的特殊专业之外)。因此在选择工程学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过于顾虑未来可能无法适应自己的所学。
以我个人的经验为例,我从小学到高中都是读的理科,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就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多门工科专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在进入这些专业学习之后,我发现很多课程的设置并不是以本科生为基础来设置的,有很多的内容对于非本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而言确实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一般会以两种形式来解决这一情况:一种是给学生配一个导师,让学生跟随导师来做研究项目,以此加深对学生所选择专业的理解;另一种就是允许学生转专业。
在欧洲,绝大多数的大学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教学方式——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以大学本科为核心来进行设计,而不考虑学生本科所学的具体专业。因此无论你是否选择了转专业,学习的难度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基本上是没有太大不同的。
唯一可能会有区别的就是在你已经选择的专业里面,有可能老师会在讲授某些课程的时候,会稍微简化一些内容,让你感觉学得会比较轻松。但大多数情况下,因为新知识的接纳是需要一定时间和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实现的,所以刚转到一个新的专业,头一两年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但随着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深入,后续的学习也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至于你担心的将来不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的问题,其实在现在的欧洲,尤其是英语系国家,大多数的企业都对员工具有较高的人权和政治权利,企业内部的文化也倾向于多元化发展。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你完全不需要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而感到担心,只要踏踏实实学好现有的专业知识就行了。万一将来真的不适合自己的话,再重新找一份工作也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