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际语言学具体是什么?
这个问题太宽泛了,我尝试着回答一下“什么是”的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日语国际语法是一个学术界公认的存在,但是其定义到底是否客观存在并且完全相同,学界其实还没有达成共识(这也很正常)。因此所谓的「标准」其实也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
以中文为例,吴国祯(1974)把中文定义为"用字序型的字母文字",并用20个字作为标志;王寅(1987)认为汉语是"语序固定的重构型语言";郭锐(1993)提出判断一门语言是不是汉语的主要标志是该语言的名词有复数形式;而李如龙等(2005)则认为“能区分同形异义词的形态变化类型为汉语的特征之一”。这些划分方法当然是有依据的,但也确实都带有明显的主观性. 再比如对印欧语系的分类,传统上人们按照主属与动形二分的构词法原则将其分为拉丁、日耳曼和希腊三个语族,然后再分别进行内部比较研究。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受到现代语音学研究的挑战,因为许多印欧语系的语言在古典阶段都是屈折语,而到现代很多语言已经没有屈折现象(拉丁语属除外),所以这种语族的划分就受到质疑。于是有了现在的语系树状图,根据原始印欧语的语音特征把所有印欧语系的语言分为一个树状结构群。
回到日语上来,关于日语的国际语法性质学界也一直争论不休。主要分歧在于:
1.平假名和片假名到底是表音符号还是音节符号(或称元音字母)? 如果平假名、片假名是表声符号,那么它们所标记的必然是音节,这样日语就是音节结构的语言了。但是实际上平假名可以标记除元音外的所有发音,片假名也可以标记辅音段和元音段。例如: 如果平假名、片假名是音节符号,那么它们所标记的就是音节,但是每个音节中并不一定都有相应的声母。这样日语就介于音节结构和语序结构之间,是一种中位排列的语言。
2.汉字到底是在句中做何用处? 是语序语言还是孤立语呢? 如果汉字的出现仅仅是记号作用(即只用于标注音节而不介入构成词语和句子的其他过程),那么它和假名一样是附加符号,这样日语就属语序语言了。但是如果汉字不仅是标音符号而且参与了构成词语和句子,那么它就属于并列言语了。现在的问题是,除了标点符号以外,几乎所有的词语都可以用假名书写。不过,所有的句子都由假名书写而成。从语法功能上来说,汉字更多地倾向于做句子成分而不是充当词素。但是,当汉字组合成词汇的时候,它又具有了一定的语序能力。可见汉字的地位很特别——属于兼类字符。
3.日语有没有动词? 如果有的话,它是怎样表示时态的? 因为日语的语法研究几乎都是由西方语言学家完成的,他们所用的语法书都是按西方语言的结构特点来描述语言的。只要发现一种语言不具备某些西方语法所规定的结构,就会得出该语言“不具…..性”的结论。比如说,如果没有被动词,那就没有被动语态,而没有被动语态,就归入非支配语言一类。类似的,由于日语动词不能像英语那样直接加-ing形成动名词,于是就归入非动词语言之列。
总之,判断日语是否具备某种语法特性,很多时候是靠比对它在不在某个特殊范畴里。而所谓“标准”,其实是随着研究者的视角改变而不断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