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辣是日本的吗?
首先,明确一点,日本人不是芥菜的原产地,芥菜原产地在中国。关于芥菜的记载,中国古代文献中不少。比如,公元前七世纪左右成文的《诗经》中有载:“芥”“芥子”;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大宛列传》有:“乌弋国……其地宜种五谷、桑、麻,产美谷………葡萄,西瓜,苜蓿。”其中 “芥”字汉代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中有解释 :“芥,芥菜也。”东汉徐广注《诗经》曰:“芥,菜名。子如小豆,可食。”可见我国古书中所记芥菜就是现在的芥菜。 日本古代的作物引进与我国关系密切,除了稻米外,还有大豆、小麦、荞麦、粟等,而这些作物的种子都是通过中国传入的。但日本人种植的芥菜却并非从中国引入,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日本所说的「芥莱」(あざくら),其实指的是源自印度的芥菜——罗勒(Basilicum of L.)。这种芥菜的叶子像薄荷,开淡紫色的小花,在日本被称为「たなばら」或「たなばさか」。而中国人吃的芥菜则是用芥菜籽做的,叫「ごましあざくら」或者「こましあざくら」。这两种芥菜到日本后发生了分叉进化,形成了今天两种不同的芥菜植物。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不吃来自中国的芥菜而要吃来自印度的罗勒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饮食习惯的关系。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匮乏,所以从古代就有栽培杂菜的习俗。所谓「栽培雑菜」是指不单独施肥除草、任其自由生长、让各种蔬菜混合长在一起的种菜方式。在这种种植模式下,蔬菜之间能够相互利用资源,提高肥力,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采用这种方式培养的芥菜会自然长成蔓生形态,并且茎叶长得非常茂盛,由于营养充足,叶片肥厚,看上去油光发亮。如此鲜嫩多汁的芥菜,用来凉拌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于是日本人用酱油、芥末、醋和蒜蓉来拌着吃,这就是今日日本料理中的「漬け芥菜」或是「酢漬け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