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联盟学校什么意思?
“常青藤”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指的是美国东北部四所著名大学的后花园,它们分别是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这四所大学在历史上曾拥有或享有它们的部分校园,由于这些校园绿树成荫,所以被称为“the Ivy(常春藤)”,而它们的毕业生也被称作“Ivy Leaguers”。 时至今日,美国有将近五十所高校被列入 “常青藤盟校”,但其中的三十余所都属于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这类学校一般以本科教育为主,规模小而精,注重培养素质全面的通才。而在“常青藤盟校”的名头上,最有分量的还是最初的那四所学校——它们都是最早的私立院校,并且一直保留着严格的入学标准,只招收优秀的学生。同时他们也都曾经有着共同的目标——争取让他们的学生在任何领域都比其他学校的同龄人领先一步。因此这四大名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在学术上出类拔萃,往往还都具有高水平的体育能力,他们组成了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的“四大联盟”之首。
虽然后来加入的许多高校也希望能达到当初“常青藤”的水平和影响力,甚至设立了像“藤校联盟”(Ivy Plus)这样一些新的名称来指代这些新成员,但是这些学校永远无法超越最初的“常春藤四大联盟”在美国人心中所占据的地位。 在中国,“常青藤”这个词已经成为高收入、高地位的代名词,它代表的是一种社会阶层。《2013胡润百富榜》前10名中有7个名字中含有“藤”字,比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和其弟马云花;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广东鸿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彦宏等。